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考试范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7/24 12:58:58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考试范围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考试范围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考试大纲
2009年12月
一、总体要求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一门政治类基础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这门课的考试也在于着重考察学生对于这些基本状况和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要想顺利地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首先要知道如何复习这门课程,其次是要知道如何解答各类试题.就复习这门课程来说,首先是要通读教材(刘廷忠主编《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高教出版社2008年5月印),其次是要突出重点,(可以参看以下材料相关的绍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就是要有广泛的课外积累,因为书上、课件中教师的讲授并不能包含全部和最新的知识点.复习好本门课程后,还要知道如何解答各种题型,考试才能考得更好.学生必须认真复习相关材料,做好教材附带的思考题,完成相关作业.

二、试卷结构及各种题型的评分标准
1、试卷结构
本课程试卷的主要题型、题序、题量及计分如下: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计10分)
这种题目一般有4个选项,要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采用排除法是回答这种问题最佳方法,将一些最不可能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最符合题意的,或者有时根本不用这样排除,一眼就可以看出和选中,这要靠平时的积累.
(2)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名词解释最重要的是切中要害,不要罗哩罗嗦.将这个名词最重要的部分答出来就行,不需要拖泥带水,唯恐落下什么.记住,回答名词解释简明扼要.
(3)简答题 (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简答题相对于名词解释肯定要回答得多一些,但相对于论述题又要少一些.最重要的是答对要点,1、2、3、4…地列举出来,没有必要展开.
(4)论述题 (每题15分,共2题,计30分)
论述题是最复杂的一种题型,学生不仅要答对要点,而且要答全面,要每一个要点都展开详细的论述,将这个题的前因后果都交待清楚.做论述题最重要的是观点明确、段落清晰、条理分明,不要没有条理,叫人摸不清主次
三、每章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1、《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观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这样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又说:近代以来,每一个民族的生产都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马恩全集》卷3,页42).后来列宁也说:“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它完全国际化.”(《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卷19,页239)
看来,当下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说法不够完整,经典作家说的是全方位的,是“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全球化.
2.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与方法
答:研究和把握世界格局是研究国际问题的中间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角色;
③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④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国在这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和其他角色的比较分析中正确估量自己,从而区别不同的对象,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对策,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研究的主要方法应把握以下三点:
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世界格局的指南;
②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及其基本矛盾是研究世界格局的大前提;
③正确估量各种力量是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
3.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 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出现了大变化.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实力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从盟友转为敌人,从合作变为对抗的关系.随着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发展原因是:
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德国被彻底打垮,国土被盟军分区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投资全部丧失. 英、法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尤其是法国经济遭到更大的破坏.随着欧洲的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
(2)美国独占鳌头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世界首强.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美国成为世界首富.
政治上,美国一度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美国在全球扩张的工具.
2、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1)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并打破子美国核垄断.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弊端为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3)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4)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对付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世界多元性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依然是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的论断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我们对多极化趋势要有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从历史的角度看,多极化的苗头在两极格局时期就已出现,在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中就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绝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的作用,也绝不是由偶然因素促成,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从国际关系历史还是从国际政治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国际关系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发展的今天,单极格局的前景和稳定性必然受到各种力量的挑战,多极化格局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一,从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动态看,美国的相对实力优势无法提供建立单极霸权的基础.
第二,单极霸权是对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否定.任何一个真正的潜在大国都不太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单极统治世界的安排.
第三,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印度等主要国家推动多极化的努力和意坚定不移.
第四,联合国是保证多极化趋势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体制基础.
5、怎样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它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
答: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维护全球霸权的行为与大多数国家追求多极化之间的矛盾.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和维护一种由它主导的全球秩序,但这不可避免地与整个世界多极、多元的发展趋势产生矛盾.单极与多极的矛盾运动必将影响未来的全球图景.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认为今天的矛盾是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世界格局注定要演变为多极格局,并没有历史的根据.相反,很可能出现的趋势是相对的单极、两极与多极的并存,三者或其中的两者同时并存,长期和平共处,在一超多强格局长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有时单极倾向突出,有时多极趋势明显,或者此消彼长、互有消长,或者共同消长、共同进退.
从这种历史观念出发,认为今天已经是美国的单极化时代,或者认为今天已经是、或者今后必将是多极化时代,都是单相思维的观念,而世界格局的现实很可能是多重结构并存,所以,人们过多的争论是单极还是多极,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两者虽然有矛盾,但并不完全对立,可以共处共存.正如有些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无论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模式或多极世界的理论,都未能反映当今世界的现实,实际上,世界只是在全新的水平上,正走向崭新的两极,即文明世界与国际恐怖网络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还有的俄学者认为,今天已经出现了另一个极,就是欧洲,是一个新两极世界,而且极必须是两个,不能多,也不能少.约琴夫•奈也曾指出,就军事上讲,今天的世界是单极,是美国占绝对优势,但就经济而言,则已经是多极化,而就政治而言,早就已经是多极化的世界.奈认为,现在的世界体系是力量中心各不相同的三个世界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单纯考察一个方面来论述霸权主义、单极格局和多极格局本身就是错误的.亨廷顿指出,“当代国际政治不适合上述三种模式(单极、两极、多极)中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体系,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体系”.在另一篇文章中,亨廷顿认为国际政治的格局是一种三层结构.曾表示支持多极世界的德国总理施罗德最近对多极化世界的主张也有了变化,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一致同意我们在全球政治中只要一个极,我们将围绕自由、和平与正义之极调整我们的工作”.因此,本人认为,说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符合历史和今天的现实的,但认定多极化的发展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或者单一的趋势,认为一超多强必定会被多极化取代,认为21世纪必定是多极化时代的结论是值得重新思考的.
6、战后世界经济演变的根源是什么?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1950至2000年期间,世界经济经历了从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到经济力量多极化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主要根源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等也是遍体鳞伤.惟独美国的经济在战争中膨胀起来,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确立了自己的压倒性优势,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建立起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集团,创造了一个统一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2、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形成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于1949年1月成立.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经济集团到社会主义国家经互会的建立,统一的世界经济终于分化成为两个隔离的经济体系;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苏联因争霸计划而经济增长受阻,中国受内“左”倾政策影响经济大幅度滑坡,而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却大大增强,第三世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增添了新角色,推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至80年代,美国、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三足鼎立;
4、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不但调整和改革经济,而且加强同他国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增强自身实力,由此,区域集团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大大小小的经济组织约有30多个,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答:所谓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产物.具体说,第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联系;第二、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条件;第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制约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可以加强各国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最佳配置,可以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使各国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8、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及其根源?
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及其根源分别是:
(1)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水平的不平衡.正是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个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大国力量的逐步均衡化,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变.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也由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更加错综复杂和动荡不安.美、日、欧为争夺世界市场掀起新贸易保护主义,西西矛盾激化.发展中国家出现分化,新兴国家在成功地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的同时,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之争和规则之争.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贫困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繁荣.
(2)环境恶化问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和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产物.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巨大财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污染、臭氧层损耗、全球气候变暖、水体污染、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生物物种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早已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3)能源短缺问题.能源消费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短缺的威胁.20世纪,全世界消耗掉的能源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能源消耗的总和,不仅加剧了人们对全球能源危机的担忧,而且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4)粮食危机问题.作为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物质资源,粮食的自给自足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受到削弱,粮食生产不足又缺乏进口粮食的必要资金,经常出现程度不同的粮食危机,甚至出现社会动荡,非洲南部、南亚和东南亚是受饥荒危险最严重的地区.而对于那些出口粮食的国家来说,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涨跌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需求却持续增长,粮食供需经常出现较大缺口,数亿人生活在饥荒的阴影之下,构成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严重威胁,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挑战.
9、“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答: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科学依据:
第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历史依据.
第二、对国际现实的科学分析是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现实依据.从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分析,和平是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从必要性看,和平问题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问题.从和平的可能性看:(1)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发动世界大战,但由于“恐怖的核均衡”,美苏两家都还不会轻易发动战争;(2)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从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能性看:(1)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拿出主要的精力认真对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问题;(2)各种全球性公共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必须通过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解决,比如环境恶化、国际恐怖主义、高传染性疾病蔓延、人口爆炸和粮食危机等问题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努力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必须依靠各国的协调努力,这使得各国有可能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来克服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对世界形势未来走向的前瞻性分析是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重要依据.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不是一时一地的观点,而是要持续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有较大的稳定性.根据人们的预测,未来的世界走势会保留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1)高新科技的开发和扩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2)经济全球化将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发展问题只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加以解决;(3)大国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立场虽然会不时受到单边主义的干扰,但不大可能产生逆转;(4)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多,多样性文明的共存而不是冲突是文明发展的趋势;(5)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国家继续在竞争中共存和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将会使和平与发展问题继续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目标.
10、试析不同的“国际新秩序”观
答:
(一)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国际新秩序”观:
1、美国的“国际新秩序”观.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1)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2)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模式.(3)强调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注重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作用.(4)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框架.“9.11”事件后,美国建立 “新帝国论”,“新帝国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认为当今的美国是自从罗马帝国消亡以来最为强盛的国家,是可以堪当“新帝国”角色的惟一超级大国.第二,认为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面临着“失败国家”全新的威胁.第三,认为传统手段已经难以防止新型威胁,美国必须运用“新帝国主义”政策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帝国”目标.
2、日本的“国际新秩序”观.日本的“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包括下以内容:(1)其目标是在确定和平与安全的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2)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3)强调经济和科技力量对形成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
3、西欧的“国际新秩序”观.西欧在“国际新秩序的议论大致有以下几点:(1)在未来“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方面,西欧同美国、日本是一致的.(2)反对美国独霸的“一极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3)在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西欧主要国家存在一定的分歧.总体来看,美、日、欧的“国际新秩序”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推广西方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它们之间也存在分歧,主要是争夺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的主导权,换言之,就是争论未来的国际社会是由美国独家主宰还是“共管”.
(二)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具体地说,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所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是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改变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结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各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来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使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主权一律平等,公正、民主地协商解决国际事务.(2)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3)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4)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第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建立民主的国际关系.第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5)主张充分尊重联合国体制的权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试析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
答:实践证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具有极大的现实性.
从必要性角度看,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掠夺、控制发展中国家,使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众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负债累累,贸易条件恶化,资金严重短缺,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人民生活长期贫困,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共同繁荣.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造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
从可能性角度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得到了广泛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家行为规范.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一个大发展,包括超级大国、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不用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了.所有这些国家都表示同意遵循这一原则来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的对外关系中,中国的对外政策有过几次调整,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贯穿其中,尤其在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我们清除了“左”的干扰,重申恪守这一原则,把它定为发展一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也很快开创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基于这样的历史实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完全可能的.
从现实性角度看,上述可能性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而非虚幻的可能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全球化既不是美国化,也不是资本主义化,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项领域里发展出更多、更深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贯穿了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精神,将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格局的斗争前进.这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此外,这一奋斗目标的确立和20世纪60年代我们曾提出过的建立“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帝国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目标相比,更加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