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7/23 13:11:28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注:以下观点来源于《科技中国》的编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席泽宗.
  --------主要是社会原因,即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按照明末发展的趋势,中国传统科学已经复苏,并有可能转变为近代科学.明末这一时期的科学相当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而这些又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朱载《律学新说》,潘季驯《河防一览》,程大位《算法统宗》,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吴有性《瘟疫论》等等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在短短的67年中(1578—1644)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和英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1644年是个转折点.这年,英国打败了封建王朝,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后虽有反复,但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以后,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就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前进.而中国由于清军入关,残酷的战争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落后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入关建立了清王朝.
  到了康熙时期,全国已基本上统一,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有懂科学的传教士在身旁帮忙,国内、国外的环境都不错,这时又是一个机遇,是中国有可能在科学上于欧洲近似于“同步起跑”的时机.然而由于康熙一系列错误的科学政策,把我们本可以与欧洲“同步起跑”的机会都失去了.如:康熙在用人上,对汉人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一些科学家得不到重用;在培养人才和集体研究问题上,在有众多传教士的条件下,没有兴办外语学校,没有组织中国学者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在制造仪器和观测时,只是把所制成的仪器视为皇家礼器,只供皇帝本人使用,而没有用来进行观测;对于中国传统科学的弱点——系统性、理论性不强,康熙未予以重视,他只关心一些普通常识问题,对从欧洲传进来的一些理论问题,不管是托勒密体系、第谷体系还是哥白尼体系,都未重视去研究.康熙时期的科学政策是我们同欧洲科技发展拉大差距的起点,在之后的统治政策中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如乾隆后的“复古”运动就崇尚一切都可以从古书中找到原因,包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