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介绍玉米的论文(不少于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7/01 04:41:48
介绍玉米的论文(不少于800字)
玉米的生长和收获情况,了解玉米的形态结构,分类地位,生理活动,田间管理及与人类的关系.
介绍玉米的论文(不少于800字)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