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遇碘变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9 17:55:01
淀粉遇碘变蓝
有关淀粉遇碘变蓝实验碘液蒸发后,淀粉还会继续变成蓝色吗?

碘无法溶于水,形成碘液的应该是碘酒.若在此过程中碘完全跑掉了,淀粉应该不会变蓝了.但我还没有确切的找到答案,以上只供参考

淀粉遇碘变蓝,那么还有碘单质吗?

是物理变化,碘单质还是存在的变色原理: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中,碘与淀粉的最低浓度是各是多少

在室温及少量I-存在下,[I2]=1--2×10-5N无I-时,反应的灵敏度降低.I-浓度太大,终点变化不灵敏.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降低.0.1NI2溶液配置:称取3.3gI2和5gKI,置于硏体中,

碘遇淀粉变蓝还是淀粉遇碘变蓝

这个其实不用追究,之所以发生颜色的变化,就是因为淀粉和碘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新的中间产物,而这种中间产物是有颜色的.并不是两个物质中有一个自己变了颜色,其实应该说是两个一起变色.其他的酸碱指示剂

1、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1、水、马铃薯变蓝马铃薯含有淀粉唾液可以分解淀粉对照2、鸡蛋具有惯性好处:火车进站可以提前熄灭发动机,节省燃料.坏处:没系安全带的事故3、不知道4、①没有浮起来②加入盐、糖、味精鸡蛋上浮,加醋不上浮(

淀粉遇碘变蓝,碘是指碘水还是碘液?

碘是碘元素,这两个都能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

nI2+6n(C6H10O5)->2n(C18H30O5I)当碘液与淀粉接触时,碘分子能进入淀粉分子的螺旋内部,平均每六个葡萄糖单位(每圈螺旋)可以束缚一个碘分子,整个直链淀粉分子可以束缚大量的碘分子

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是什么?

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

为什么淀粉遇碘变蓝 而纤维素不变

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它们的结构都是葡萄糖单元结合而成的大分子.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这是由于碘分子进入淀粉分子螺旋当中的空间,借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碘和淀粉形成一种复合物,因而使颜色发生了变化.

淀粉遇碘变蓝是否是化学变化?

是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变成蓝色.同理,支链淀粉和糊精也能吸附碘,不过吸附的程度不同,因此呈现的颜色不同.这种解释的有力根据是碘的淀粉液在加热时蓝色消失.

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试剂KI,H2SO4,淀粉的加入顺序?原因?

淀粉H2SO4KI先加H2SO4无现象再加入KI发生反应产生碘淀粉变蓝再问:我可以追问一下吗?在还没有加KI的时候,先加淀粉和先加酸的区别在哪里?不都是这两个先混合么?为什么KI要最后加?这里面酸化的

氯气通入淀粉-KI溶液中,淀粉遇碘变蓝,为什么氯气没有将蓝色漂去呢?

所谓漂白性,是物质与有机染料发生反应,使得颜色退去的性质.淀粉遇碘变蓝,这种蓝色不是有机染料,因此氯气无法漂白其.但由於氯气可以氧化碘,因此持续通氯气可以使得碘被氧化,从而让蓝色消失.再问:碘被氧化为

淀粉遇碘变蓝,但不能用碘化钾溶液检验淀粉的存在,为什么呢?

碘化钾中的碘显的是-1价的碘离子,很稳定,而碘单质相对化学性质较活跃遇淀粉易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水解溶液葡萄糖遇碘是否变蓝

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但是能发生银镜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是什么发生蓝色?

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

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成紫色,

淀粉变蓝:淀粉是高分子(由很多葡萄糖单元构成),与碘分子形成蓝色络合物.蛋白质变紫色: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Cu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因此,以上都是化学反

淀粉遇碘变蓝为什么是化学反映?

注:(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为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第一

由于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来检验加碘盐的真假

不行~前者是单质碘,后面加碘盐中加的是碘酸盐,其中的碘酸根和淀粉不能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那么在加碘食盐中放淀粉,

淀粉遇碘单质(I2)变蓝色食盐中的碘实际是碘酸钾,碘是正五价,这种价态的碘不会使淀粉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碘指的是?

是碘单质,包括溶液中的碘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