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经济曲线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8/06 14:45:08
高考经济曲线图类型及读图技巧。
经济曲线图
解题思路: 所提供的素材涵盖了必须1所有相关内容,望循序渐进逐步消化吸收。
解题过程:
所提供的素材涵盖了必须1所有相关内容,望循序渐进逐步消化吸收。
最终答案: 高考政治曲线题专项突破(一) 经济曲线试题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等特点,因而受到命题人的青睐,近年来在高考中频频亮相。它常以曲线图象为载体,把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函数知识应用到政治学科中,加强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解题技巧】 曲线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经典赏析】 例1.(2010高考广东卷)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的影响。由图表中价格箭头方向及需求曲线的变化可得例3.(2012年高考安徽卷)图1 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4.(2012高考山东卷)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例5.(2010年高考山东卷)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例7 (2013年高考江苏单科)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例8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例9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所示。 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例11.(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决定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例12.(2010年高考重庆卷)经济学家拉弗用图7揭示了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由图7可知 A.税率越高,税收收入就越高 B.政府若要增加税收,需要确定合理的税率 C.R2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最佳税率选择 D.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税率R3优于R1 【解析】B 拉弗曲线反映了在一定的税率下,税收随税率的升高而增加,一旦税率的增加越过了这一 例13.(2010高考福建卷)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10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税率 Y轴为财政收入 B.X轴为居民收入 Y轴为商品房价格 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 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X轴由经济增长率 Y轴为失业率 【解析】D 图表呈现的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有D项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社会失业率相对降低,准确地体现这一关系。其中AB选项都是不确定的,不能一概而论。C项体现的是正比例关系。 例14.(2008年高考上海卷)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取舍。从图中可以看出 注:曲线上圆点为投资者投资总额中购买股票所占百分比。 A.不投资股票,风险和收益均为零 B.投资股票越少,风险越小收益越大 C.投资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D.恰当的资产组合,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A.商品甲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 B.由商品甲的供求关系变化决定的 C.商品甲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D.商品甲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3.“微笑曲线”表明: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加工组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微笑曲线”对企业的启示是( ) ①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②积极发展劳务与技术贸易 ③提高加工组装产品的出口价格 ④开拓市场搞好售后服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右侧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中国近年经济发展状况处于AB区间,要加产粮食800千克或肉类600千克,乙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粮食1000千克或肉类1200千克),如果甲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甲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 ②乙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 ③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 ④乙国应主要生产肉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右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 ) A.曲线A1 B.曲线A2 C.曲线A3 D.曲线A4 8.甲商品的价格(P)与数量(Q)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假设甲商品曲线D3不变,当甲商品曲线从D1移到D2时,市场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①甲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②甲商品的替代产品供给增加 ③甲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减少 ④甲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减少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9.下图是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要促使上题图中“拐点”出现,必须( ) A.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大力加强第一产业 B.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C.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D.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 10.菲利普曲线描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据图所示,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应该( ) A.提高失业率 B.降低失业率 C.实现充分就业 D.增加货币供应量 参考答案:1.C 2.C 3.B 4.A 5.D 6.C 7.A 8.D 9.C 10.A 常见曲线图 1、需求曲线(反比例关系) 2、需求弹性曲线(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 5、供给水平变动曲线 6、拉弗曲线【反映税收与税率的关系】 8、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关系】 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 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12、微笑曲线【与企业经营的三大因素】 微笑曲线是1992年当时的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边为技术、专利,中间为组装、制造,右边为品牌、服务。微笑曲线在中间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13、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如图,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劳动力过剩,随着AD1右移至 AD3到了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一点,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名词解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要摆脱中等收入的陷阱,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在中国,这意味着采取新的战略来应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过去三十年高速增长带来的其他压力和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