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第二部分用的什么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24 03:28:34
都江堰第二部分用的什么手法
急1.第二句的“才”,“半”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反面着笔,用了反衬手法?

1.第二句中的“才”,“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使人仿佛看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不但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2.后两句从反面着笔,用了反衬手法.

都江堰短文题答案都江堰短文的答案,马上用!111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是一种什么想法

是一种赞美都江堰而否定长城的想法目的是体现都江堰的历史意义,从实用的角度来说,都江堰确实比长城更出色,它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灌溉了整个天府之国,作者这样说是突出了都江堰的重要性.

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历史意义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知

余秋雨《都江堰》问题1.第一段的作用2.写作手法是什么3.为什么说都江堰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4.如何评价李冰

1、用长城来引出都江堰,同为古迹,引起读者的兴趣2、对比,通过长城与都江堰对比来写为什么喜欢都江堰,为什么崇敬李冰3、长城是为了被动防御,而不是主动进攻,阻止了内外交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都江堰的规模

琵琶行第二段 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互闻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有虚实相生,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当然,还有对偶手法

天府之国的形成与都江堰有什么关系

都江堰市天府之国的源头,称为天府源头都江堰.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造福了整个成都平原,过去了2000多年,到现在还一直灌溉着成都平原

都江堰的建成起到什么作用

防洪灌溉作用,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 余秋雨 阅读作者笔下的都江堰有什么特点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

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作用?

能解决成都平原的灌溉水源问题.(把岷江的水引过来)使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都江堰将原来的天然河流(岷江)截流了一部分,用来灌溉成都平原.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都江堰的各个渠道,就像人身体的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了整个成都,可以说天府之国的由来就是因为都江堰的存在.because

《观潮》的问题观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之精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写作手法?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不仅是一种动静相称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

师说第二段采用什么手法

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手法?

动作描写楼主要给我积分啊

与朱元思书第二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刻画了水怎样的美

动静结合,比喻,夸张.先抓住“漂碧”的特征,刻画水的晶莹清澈,突出水的静态美;然后勾勒急湍猛浪,突出水的动态美.这样,描绘出水的秀丽之美和壮丽之美,突出了一个“异”字.

“天府之国”的形成与都江堰的兴修有什么联系?

在秦朝以前,成都平原还是有洪旱灾害的,都江偃利用鱼嘴的分分流和宝瓶口的绪水飞沙雁的排沙石很好的保护了成都平原,洪水来是可以通过鱼嘴将洪水排开,干旱时节也能保障成都平原不会发生旱灾,并且这项工程延用了2

冰灯(韩静霆)的阅读答案,第二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8.作者旨在赞美“严冬的冰灯”,却从“绿蒙蒙的春天”落笔,这样写意在表明(4分)答:19.将第二段的大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两层完整地概括出来:(4分)①②20.综览全文,请阐述作者由冰灯的哪些特点

长城谣诗歌第二段用拟人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长城谣诗歌用拟人的手法:借长城对战争的无动于衷,婉转批评了某些人热爱战斗,破坏和平,以至于海外游子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