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如梦令争渡,争渡的修辞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30 23:23:51
古诗如梦令争渡,争渡的修辞手法
下面这几句古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啥米?

1.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映衬和比喻;3.夸张和对偶;4.对比;5.拟人;6.夸张.

古诗的修辞手法

满意答案好评率:25%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含有反问的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带有修辞手法的古诗夸张 比喻

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张九

有修辞手法的古诗要有修辞手法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手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请写一句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关《卜算子》)修辞手法【暗喻】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修辞手法【明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修辞手法【借喻】求采纳\(^o

古诗《江雪》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赠汪伦的后两句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江雪前两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赠汪伦后两句运用了想象再问:绝句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急!急!急!再答:拟人。

古诗的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别有哪些呢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一)形象、观点: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

和秦时明月汉时关有同样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运用了互文,又很多的.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诗经》里很多的.

各种修辞手法的古诗句各两条

比喻修辞的古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注:此作兼有双关手法)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

求一首带‘反问’修辞手法的古诗,请附解析,急用.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写给曹丕的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读古诗,填修辞.(注意哦~~~是修辞手法) 读读下面的诗句,体会诗句据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对偶)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4、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谐音)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用了修辞手法的成语、古诗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冷若冰霜成竹在胸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2.拟

谁知道下面古诗和成语的修辞手法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拟人2、归心似箭比喻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问4、岂有此理反问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6、天愁地惨拟人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比喻8、垂涎三尺夸张9、

下面的古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夸张)2.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夸张、对偶)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韧跃上摩天.(夸张、对偶)4.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拟人)5.问渠那得

望天门山 古诗后两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

古诗春雪后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书本注释为:“将军(因手冻僵)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战衣冷得穿不上.”这样的解释显然有悖情理,其原因就在于未按互文解.这里“将军”、“都护”应是互文

诗经的几种修辞手法有那些?往后的古诗、律诗、现代诗,怎么用修辞手法?

诗经:赋比兴古诗:拟人、借代、对偶,运用典故律诗:对偶、拟人,比喻现代诗:拟人、借代、比喻,象征